啟動『數位慈善建築』實際運作,在研究所剛畢業時。
不得不承認,它是萬般艱辛、困難重重的,
連串障礙要一一克服:
實際接觸個案、申請非營利團體、網路技術整合、
協力造屋經驗尋求、向贊助者提計畫書、邀志同道合青年加入等,
一切,雖未做好充分準備,但『慈善大業』之夢已起,再苦不退。
它是『千秋大業』,無數窮人貧童在等待著,
不忍將這夢放到四十歲後等事業有成才起步,
那會少救好幾百人,想著數位技術一日千里,
卻幫不上弱勢族群,甚至讓我坐立難安。
在研究所裡,
與Nik老師在『WWW & Architecture』課程激盪下,
我們先探討了這種作為的可行性,結論很單純:
這是『大藍海』,構想不曾在台灣建築或學術界出現,
是『作大事不賺大錢』的運作,可建立社會完整平等的物質需求平台,
『非營利事業』或『第三部門』是最好的運作模式與組織稱謂。
構想的可行與否,
在『不為錢、不為利、不為名,只為人』的思考方針中絕對能成功。
曾有同學問我,考慮嗎?
『我願意為窮人居住權,放棄追求富裕奢華!!』
這源自於我病倒西班牙,回台灣後父親的一席話:
『讓你讀書這麼多,就這麼往生,對社會有何貢獻?
書都是白讀的。』
我知道父親的悲觀,這句話我深深記憶著。
今天有能力嘗試這條路,將悲觀轉為積極能量,
要更小心翼翼的向前,
雖然不知道會不會成功,但會努力往成功之途邁進。
在開始運作的第一個月,目標是將『數位慈善建築網』
以BLOG實驗模式架構出來,裡面包括了許多細微末
節的築夢方向與計畫。
這個月,Lawrence沒有收入,僅靠過去研究所的研究
經費維生(約四萬元)。
我盡量讓自己生活方式處於清貧狀態:
午夜十二點前睡覺,早上五點半起床,七點到八點進
『工作室』開始工作。在名為『伯朗咖啡』工作室裡
,我能以八十五元解決兩餐:
兩個蔬菜可頌、兩片小黃瓜、馬鈴薯球、柳橙汁,
最重要的,這提供電源插座、無線上網與優質音樂,
待整天構思『數位慈善』並不會被打擾。
晚上,在家用餐後,偶進『MOS』繼續未完之事,
並為早晨果腹食物加料,玻璃裝『抹茶拿鐵』30元。
一禮拜三天,在黃昏鍛鍊體魄,光著腳跑操場20圈。
回想研究所時,由最初5圈操場開跑、
一個三角素飯團果腹…慢慢改變生活。
我自己明白,要做這樣的事必須要適應那樣的生活:
有相當大的機會,再次光著腳鴨,於第三世界扛材料
為非洲小朋友親手蓋房子;很可能在受災部落工作,
把最營養、美味的食物留給村民婦孺;必須學會在短
時間以最少的經費,為貧窮之戶做最多的事……
不論環境,擁有了建築技術、材料供應、經濟奧援、
人力協助後,我知道還要擁有一顆
『安貧樂道的赤子心』。
慈善建築繼續築,請菩薩繼續給『勇氣毅力』吧!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