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下為 [ 當 天 對 談 摘 要 ] 文字彙整
王大閎老師:歡迎各位來參加這次座談會,請大家放鬆心情、隨意發
言,不要有任何拘束。
觀眾:請問王老師,您對於台灣的現在建築有什麼樣的看法?如果覺
得不醜,那是為什麼?如果覺得很醜,那問題出在哪裡?是使用材料
上嗎?還是其造型構造上出了瑕疵?
阮慶岳老師:這位同學問王老師,台灣的現代建築醜不醜,為什麼?
王大閎老師:這個問題很難回答。(全場大笑)總之一般來講,台灣
對於建築要求的標準不是很高,它的地方性不足,對於特有的中國特
色都拿掉了,不知道它們真正存在的特色在哪裡。
觀眾:台灣的建築法規在六零年代始,是翻閱自日本建築法規,對於
台灣建築法歸產生了很多自由度的限制,有什麼看法與見解?就您在
歐美國家執業的經驗,對於台灣是否能夠也跟隨歐美建築法規,提出
您的觀點,是不是這樣可以使得台灣建築展現得更為奔放?
王大閎老師:這問題不是幾個人可以解決的,而是大家共同討論的。
王鎮華老師:這位同學還問王大閎老師,在還沒有這些法規限制前與
頒佈法規之後,您設計作品在台灣會不會感受很大限制?
王大閎老師:法規就是要限制這些建築的規則。沒有限制的話,訂定
這些法規作什麼。
觀眾:我想,問社會、建築環境這樣的問題太沈重了,我想請問您個
人的想法好了。您在歐洲留學過,也在美國留學過,你的視野相當地
寬廣,不只作建築而已,您還擔任了各種各樣地職位。那您覺得身為
建築人,應該要有什麼樣的格調或是生活態度?
王大閎老師:這個問題也難回答,今天問題都很難答。(全場大笑)
阮慶岳老師:您曾經有提過,你身平最想作的三個願望,是不是可以
跟學子們分享。
王大閎老師:可以請你替我回答。
阮慶岳老師:同學這樣的問題,範圍看起來很小,但是看的層面卻很
大。王老師生平的三個理想:畫一幅畫、作一首曲子、寫一本小說。
如果你身為一建築人,你可以達到這樣的目標,就真的不虛此行了。
王大閎老師:這位同學是不是也有這種感想跟相同的體會?
觀眾:的確。我覺得西方的達文西就是最好的例子,他作建築,但也
懂得天文、藝術、醫學的相關知識。我認為一個建築人應該全方位的
去學習,而不是單方向的朝建築前進,應該要具備藝術、音樂、繪畫
等能力。
觀眾:您對古典東方建築元素轉化成現代建築元素,有很深入的運用
,請問這是在西方建築教育中學習來的嗎?或是您原本對於東方就有
原始的想像?中國傳統建築範圍相當寬廣,您所謂的東方元素是不是
聚集在某類型上?
王大閎老師:我想這個問題大家可以來討論一下,因為這個問題我也
不知如何回答。有沒有比較容易答覆一點的問題。(全場大笑)
觀眾:我幫我一位具有哈佛迷思的同學問個問題。一般年輕的建築師
都會覺得哈佛是個聖殿,在哈佛學習過程給了您什麼樣的養成教育?
怎麼啟發您對建築的態度?對於年輕的建築師或是建築學子來說,您
覺得哈佛到底是不是個聖殿?那些沒有辦法到外國深造的學生,他們
留在台灣繼續學習,您有什麼建議或是看法?
王大閎老師:我不知道要如何回答這個問題。
阮慶岳老師:同學這個問題在他曾經出過的書中就有提到,他比較在
歐洲劍橋大學跟美國哈佛大學他們的優缺點與本質的差異,在歐洲傳
統的建築教育與美國建築教育的環境差異,說真的不是三言兩語可以
談論。我想您可以去找那本書看看,因為在那本書中,王大閎老師對
於哈佛就已經有所批判,雖然批判內容不是很多,但是在那個時候,
他就已經看破了這些所謂的迷思。
觀眾:請問您以前在學生時代有沒有遇到做設計的瓶頸?這最大的困
難是什麼?
王大閎老師:遭遇最大瓶頸跟困難是『設計作不出來』!
(全場大笑)
師母:我可以說個王大閎以前的故事給大家聽,供大家作為參考。他
以前在哈佛時候,有一次要交圖,他把圖畫得很簡單就交件,另一個
同學作得很複雜,交件時卻被老師退了回來,那位同學就問老師,為
什麼王大閎作得這麼簡單可以交件,我作得這麼複雜卻不行。結果老
師就跟他說,『他作品簡單,卻很齊全』;你的複雜,但不齊全。所以
我覺得他的設計,基本上是帶有一些天分加了點藝術涵養。
王大閎老師:說得好極了!!(全場大笑)
阮慶岳老師:這件事我也聽說過,那位哈佛的老師最後是跟那位同學
說道:「王大閎可以畫得很少,但是你卻不行!」
王鎮華老師:那是一位來自南美的建築師。大家可以注意到王大閎老
師的『簡單』。剛剛頭影片中的細部圖片,都非常地簡單,但是他卻
全都考慮到了。很複雜的人,他的作品的呈現可能很複雜,因為那都
是由很多方法堆積而成,嘗試去解決一件可以很簡單的解決方式。你
們要體悟一下王老師剛剛說的話,他說得都『極簡單』。但是他簡單
的圖都是負責到底。同學問的問題,可以是發自內心的提問,如果是
這樣的話,他會發自內心的告訴你;如果不是,他會在台下專心的聆
聽你說的話。剛剛同學都問得很好,但是可以再試試抒發於內心的。
各位同學不用擔心發問內容,如果你的問題越是問得『真』,他就會
說出更多的經歷出來。
觀眾:在台灣有很多所謂的中國式建築,但是他們即使存在的這麼多
,卻不像王大閎老師在國父紀念館設計中,所呈現出來的還要特別、
還要具有特質。這設計是在什麼情況下產生的,它的過程是怎麼發生
的,最後為什麼又會成為這樣的型式?
王大閎老師:這個問題很難答覆呀。
王鎮華老師:他原來設計的提案是比較像宋朝帽子的,但是老總統丟
了一個清朝宮殿式的圖給他,要他照著這麼做。結果過了幾個月,他
還是沒有開始動筆執行。
總統就請興建主任委員嚴家淦去詢問他,他給了這樣的答覆:「我們
中華民國的國父是推翻滿清的孫中山,拿清朝傳統宮殿建築紀念他,
在精神上是有所違背的。」我們讀大學的時候,都認為作品的屋頂線
條,是取自『宮殿式』,後來才發現這是我們狂妄無知。同樣是一種
模仿,但是有一種模仿是具有創意的。也就是用RC的導灌技術,使
木結構斜屋頂的屋角起翹徹底的、自由的表現出來,包括正面入口翻
起來的屋頂。我們當時幾位年輕的建築學者都認為,這麼一翹正好是
劃清了民國跟清朝的界線。它看起來像是衷於傳統的味道,但卻不是
一昧模仿;它是衷於表現RC材料的真實特性,捕捉傳統美學品味。
就是這麼簡單的原則,但是卻有很多建築師不能做出這樣的堅持與表
現。因為我知道王大閎老師在設計國父紀念館時,它的事務所是人才
濟濟的,所有的細部都是最大的工程,包括嶄石子都要有細部考究。
而空間組織上帶有一點矛盾,因為它後台要拉高,但是卻拉不起來,
前面則要有一個紀念大廳,所以這麼複雜的機能最後能組合成現在這
樣的狀況,還是很傑出成功的處理手法。
觀眾:我們研究室有機會作國父紀念館大會堂的空間改善。它原本是
作為集會用,但因為時代需求,教育部希望能作為更多方面的使用。
不過,當初設計舞台跟現在需求是不符的,我們如果把設計往垂直向
發展,它可能會破壞掉原有的屋頂樣貌,請問王老師有沒有什麼特別
的方法,可以提供我們解決這樣子的問題,如果設計垂直發展或是水
平發展的可能性呢?老師贊成破壞原有型式,加高屋頂高度嗎?
王大閎老師:這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。如果到時候沒辦法還是要執行
的話,是不是可以透過更多的方案來提供參考。
觀眾:台灣在五六零年代開始蓋了很多國宅,但是王老師回來台灣後
卻鮮少接觸過這樣的案子。在歐洲,這些所謂『社會住宅』是扮演很
重要角色的。尤其在都市發展,它代表了城市環境中『住』的問題。
我想請問王老師,以您當時的社會背景,可以有很多機會接觸到這類
案子,但是為什麼設計得特別少?是不是因為當時您事務所已經接下
了很多公家機關的案子,所以沒有多餘能力再負荷這類案子?
王大閎老師:是的。很多案子不是接了下來以後,說蓋就可以蓋了。
因為緊接下來還有很多問題,包括事務所有沒有多餘時間可以來執行
這件設計案。
觀眾:我想請問王老師,你在作什麼案子的時候是最快樂的?
王大閎老師:作案子總要有個快樂的情緒吧!因為在每個案子的設計
中,一定都會碰掉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,實際上並不是一路都這麼順
利的。
王鎮華老師:您做過最快樂的案子是什麼!?要不要談談您作的『登
月紀念碑』?
王大閎老師:你怎麼知道我在作這個案子的時候很快樂啊!?
王鎮華老師:你一定是在那個時候最快樂,我可以確定。因為王老師
以前有在閱讀科幻小說,他當時就確定一定可以登陸成功。他在美國
登陸月球兩年前,就已經著手設計規劃這個登月紀念碑構想。然後在
登陸月球成功時,有個教授把他設計的模型給做出來。可見這是他內
心當中長時間就具紀念性而又有美感的追求。
觀眾:老師最後真的有『畫一幅畫、作一首曲子、寫一本小說』嗎?
阮慶岳老師:這件事我來代替老師回答並予以證明,老師確實已經在
著手寫書了,是有關於科幻小說,還有一些杜蓮魁、王爾德的故事,
他是用英文來撰寫,且已經快要完成了;而他也寫了歌詞跟歌譜,我
現在徵求一位會唱歌的同學來哼唱(全場大笑)。至於繪畫就更不用
說了,他自己寫的科幻小說封面插畫就是他自己畫的。
王鎮華老師:王老師是一位講了就算數了的人。他現在還在寫一本科
換小說,而且他作的音樂我也聽了,在一場音樂會中,可能不完全都
是他創作曲子的作品。我所要說的是,他就是這樣一路走來,他所說
的事都會一一做出來的人,他並不是隨便講講罷了。
觀眾:您是我第一個認識的台灣建築師,我也非常喜歡您的作品,在
材料運用上,您非常喜歡表現自然材質所留露出來的紋理,所以不會
再做多餘的貼磚裝飾;但在台灣的許多建築物中,還是存在著許多貼
磁磚立面的裝飾,請問您對於這些現象有沒有什麼看法?
王大閎老師:一棟建築不管貼了什麼再美麗的裝飾,都會減少他本身
原有的色彩;我並不是非常喜歡這種很假的東西,自然流露所呈現出
來的作品比較容易讓人接受。我想在座的各位也有同感吧!
王鎮華老師:我補充兩個例子。原則上是用原材料表現原質感,如果
是要用貼磁磚的方式:我記得王先生有一個夢想,就是在設計國父紀
念館時,不用琉璃瓦,在當時設計中山北路的福樂冰淇淋時,用磁磚
貼曲面的方法,這就是,究材料上採取主動去用它的本性,並不是要
一昧的接受或拒絕;第二個例子就是外交部的小口磁磚,各位可以注
意外交部的小口磁磚很像自然材料。這是我看過所有使用貼磁磚中,
用過最好的例子。因為大部分的運用都是花俏的,而王老師哪怕僅僅
只是表面的材料,他還是衷於原來的質感。由此可以看出王老師對材
料也是採取包容的作法,他不像其他建築師用一包兩式的作法。他對
於自然材料跟面磚的設計是有方法、有目的地。所以我覺得這個同學
問題問的很好,他可以這麼早就發現自然材料的特性。
觀眾:我想要問一個比較平易近人的問題。我們建築人或是建築系的
學生,從設計開始的歷程就是不斷的熬夜趕圖、趕設計、執著於作品
中、在執業後又不斷地消磨自己的身體。請問您一路走來,您的身體
是如何保持這麼健康,而身心又這麼快樂的?(Lawrence問養生題)
王大閎老師:大概是我設計一直都作的不好吧!?(全場大笑)
阮慶岳老師:聽說您以前在事務所執業時,生活作息是很規律地,準
時上班、也準時下班,從不加班熬夜,回家之後就做您自己的事,聽
音樂、閱讀、繪畫等,從不將建築與自己回家的生活混淆在一起。
師母:他以前在歐洲時,早上就有游泳的習慣。一直到現在,五點多
醒過來後,他還會作仰臥起坐、體操等的身體運動,並且在家裡樓梯
間來回搬運花盆,持續運動兩個小時。此外,他還是個素食主義者,
他三餐只吃蔬菜跟魚,還有簡單的清湯,且從不吃大塊的肉類,如牛
排、豬排等。最後,我覺得,王老師現在身體還這麼硬朗的原因,真
的要歸功於他以前在歐洲養成的正常作息。一直到現在,他的生活作
息還是一樣正常,這就是他維持身體健康最好的方法。
觀眾:您在歐洲或美國留學時,遇過很多有名的建築師或是學者,請
問他們這些成名的大師以前的興趣是什麼?或是有什麼特別的怪癖?
師母:我可以幫王老師說一個關於『櫻桃』的故事。與王老師生活真
的很有趣味,他很幽默、紳士,哪怕我們在一起生活已有四十年了。
記得最深刻的一次是在他初中時,他們班上有七十幾位老師要照顧四
十幾位學生,有一次他父親給他很多零用錢,讓他到福利社買了很多
櫻桃,他為了要知道宿舍庸人有沒有在打掃時偷吃這些櫻桃,他就在
上課前清點了這些櫻桃。結果回來後,清點這些櫻桃的數量有沒有減
少呢?
王大閎老師:當然有減少囉!!(全場大笑)
觀眾:這些有趣的事情在蕭梅老師所寫關於王大閎的書中都有記載。
(台北工專校友補充)我是台北科技大學建築系學生,師於蕭梅老師
。記得以前老師曾經跟我們討論過王老師在設計作品中導入有關氣功
的概念,你能不能談論一下?尤其對於國父紀念館,蕭梅老師曾經帶
我們徒步從學校走到國父紀念館,我們很能深刻的體認到其當中氣場
流動變化是很自然的產生地。對於當時沒有空調設備,而又能這麼配
合環境的通風換氣而言,您是如何體會設計的呢?
王大閎老師:我沒練過氣功,對於氣功不了解,也沒有這樣的體認。
阮慶岳老師:這可能是蕭梅老師所加註的自我見解。
王鎮華老師:我覺得即便王大閎老師意識不到。但是我的作品中,對
於『氣』的流動是從王老師這邊學到的。他很注意風向經過哪一個窗
口,怎麼樣進入空間的每一個角落,最後在哪個窗口出去。他非常在
意『風的流動在空間中』,你可以感覺到在他設計的作品中徐風不斷
,特別是在他『虹廬』的作品。對於自然環境中,氣得流通怎麼會跟
人體氣功相結合,這可能就要問蕭梅老師。我覺得把建築環境看成大
自然活體,而不要悶在裡面,就可以體悟這樣的道理。這可從以前他
自己住家設計中看出,他們家每一道隔間牆都是沒有頂到天花板,而
是讓氣體在空間裡自由流通。
阮慶岳老師:王老師在九零年代也重新設計過自己的自宅,對於他以
前住的自宅那種氣的流動,也可以從他的設計中感受出來,那是一棟
兩層樓設計案,生活空間絕多數埋入地底下,但是還是可以從圖中看
到他對每個空間自然通風的要求,而不是僅僅只企圖想要用空調設備
來解決。雖然後來這個案子沒有執行出來。
2007年7月25日
王大閎校園系列演講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